自从2007-2-24的意外大祸之后,长期养病,由于“赋闲在家”,朋友们规劝我这个“工作狂”寻找生活新乐趣,比如打牌玩麻将等早已不是时尚而被我弃之不顾的娱乐活动。 我不禁想起,在“上山下乡干革命”的蹉跎岁月里,我把许多时间投放到扑克牌上。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如此度过,实在是无可奈何。回沪以后,特别是踏入大学校园之后,对相邀玩牌的同学、同事、朋友,我每次都回应道:“我早已把这辈子的牌打完了!”就像在蹉跎十年期间我没有吸过一支香烟更谈不上抽烟成瘾,三十年来,除了在出差、聚会等场合我应景地了解过一些牌的玩法,但我再也没有摸过牌,更谈不上玩牌。 在我的生活发生突变之后,也还是没有往玩牌这个方向寻找新乐趣。而在我心底掩埋多年的想法却“趁虚而入”渐渐“破土而出、重见光明”——整理自己数十年的日记笔记。 有朋友觉得我是在怀旧,为怀旧而怀旧。 何谓“怀旧”?《高级汉语词典》对此的解释是:怀念往事和故人。 而我并不是简单地怀念往事和故人。 我的目的是:要留下尽可能多、尽可能真实的记录,留给后人。 二十多年前我就发现,书报上对文革期间一些大事要事中的人、事、时、地等要素有不少差错。后来又发现,媒体上对1977年恢复高考的日子、考试科目、各科的考试日期等“基本参数”众说纷纭。至于《孽债》之类当红文艺作品对当代史实的歪曲可谓登峰造极。 由此可见,切莫以为当代人对当代事就记忆无误。 据说,包括英明领袖在内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没有留下回忆录,带走了无数真相内幕。 据说,文革中不计其数的小报传单,还是海外国外收集得齐全,为文革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 据说,上海滩著名的《申报》连报社自己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报纸。 ………… 古今中外,小说、戏剧等等文学样式,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,凤毛麟角。而历代的笔记札记之类虽然在其主人生前不值一提,但拂去积尘之后会展现它的价值。 由此看来,历史研究这个行业注定不会消亡。 不能以为研究历史仅仅是研究远古、古代、近代。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也会渐渐演变成为“近代”“古代”“远古”。而我们未必、也不可能留下完整无缺、正确无误的记录。不是做不到,而是不可能。 我愿意为后代留下一些真实。 (08-12-26起稿,09-01-04改定) |
评论